1979年就职于建阳县瓷厂(水吉池中)
1979年10月福建省委为了发掘本土文化遗产,在工艺美术学院倡导下,省科委向省委申请专项经费数拾万元。由美院陶瓷系梅建鹰教授率领郭福亭、杨大申两位老师,省科委指派省轻工研究所赫主任带领刘唐慎、孙建兴、邹应霖、李陆坤、祝武成等多位老师,抽调建阳水吉瓷厂陈翼、曾腾甫、何华、陈建飞等3个部门人员组成了恢复宋代建窑兔毫盏科研小组。
1980年初,由孙建兴老师从古建窑遗址后井、池中村采集泥料、矿石、土灶草木灰等原材料由邹应霖、何华配制,许家有等老师负责烧制,研制烧出的兔毫盏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研究所,用当时先进的光学显示术、电子显微术等科学技术对比宋代老盏,对3号、13号产品坯釉进行分析(13号坯釉由邹应霖老师负责,3号坯釉由何华负责)。经过20多个月的研制工作,于1981年5月5日至10日,在建阳(县)招待所召开“恢复宋代建窑兔毫釉产品鉴定会”(附会议证)200多件品鉴产品中有152件是3号坯釉。鉴定会由全国陶瓷行业20个权威部门里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附会议名单)。小组鉴定结果,恢复小组成果与宋代(建窑盏)基本相同,化学成分和古代样本一致,具备宋代兔毫盏传统风格(附鉴定证书)。多位专家在会议上做了会议报告(附会议记录)。
1973年就职于水吉公社陶瓷耐火材料厂(与熊忠贵同事)
1992年在建阳3公里陶厂与张修潘共同制釉
1993年与蔡炳盛在政和县陶器厂烧窑
2007年配合刘唐慎在武夷山烧制建盏
2013年指导孙福昆制作建盏
2014年指导叶兴旺兄弟制作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