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不仅仅是宋代茶器的代表,更是宋代美学的典型。
宋代美学受理学影响,人的心境和意绪成为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种对韵味与超脱境界的追求,反映在茶具上便是力求质地之美。那时的茶具以单色釉及窑变效果为基本特点,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
宋代审美的体现可以概括为大道极简,宋人偏爱幽远简朴、淡泊风雅、自然天成的侘寂之美,将自然之中的万物通过形上的融合、融入到一器一物之中的体现。
对于建盏的欣赏品鉴,宋徽宗赵佶评价建盏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笔者每次这么说相信很多新手会觉得复杂且难以捉摸,如何欣赏建盏独特的厚黑美学?小编从釉色和器型作为切入点带大家一起来感受下建盏的美学之道。
1、釉色之美
宋瓷被称作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丰碑,不同于盛唐的大红大紫,宋人对美的追求更趋于简单化一的古朴纯粹,其中尤以单色釉瓷器为美。
其中宋代建窑黑釉盏,以“绀黑”一词出现在蔡襄的《茶录》中:“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强调建盏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亦或是呈黑褐色或酱黑色。
“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引领了宋代举国上下的黑釉茶盏潮流,也成为黑釉瓷的代表。建盏不施浓墨重彩,却得以窑变自然形成多彩绚烂的釉色斑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建盏的釉色之美是天工之作。
建盏釉色上最为出众的是自然形成的铁系结晶斑,每只建盏的结晶都是自然形成,斑纹的变化繁复多样各有风采。
一样的胎土,一样的釉料,在窑炉里的还原烧制气氛下,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或是挺拔流畅的兔毫、或是羽化亮丽的鹧鸪斑、或是灿若星空的曜变、或是晶莹饱满的油滴;一切的未可知尽数隐藏在表象的黝黑之中。
可以说建盏的黑,是最具包容万事万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无味,却又暗藏各种美丽的釉色。苏轼有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建盏的釉色之美用它来描述再妙不过。
2、器型之美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盏”也作“琖“,小杯的意思。
在宋代制瓷,就已经很注重造型美与实用性。建盏的器物之美,不止在色,也在于形。建盏器型从尺寸、比例、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造型简洁,其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盏独特的美。建盏器型的线条如倒三角,给人以稳重的感觉,不张不驰和谐统一的在一件器物之中,呈现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建盏的器型,冲淡含蓄、洗练悠远,具有鲜明的宋代气质。
其器型主要分为四种:稳重典雅的束口、舒展匀停的撇口、浑圆小巧的,敛口及直率阔朗的敞口。
整体看来,建盏的器型大都还是阔口窄足、底深而微宽,这样设计重心稳定极适合斗茶,也令建窑束口盏在观赏性与实用性之间,做到良好的平衡。
作为宋徽宗时期的御用茶具,建盏有“松风鸣雪兔毫霜”的朴淡雅宜之美,又兼顾了“熁之久热难冷”的实用之能,宋代匠人们用巧夺天工的手艺,向世人展示那个时代的美学与潮流,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建盏的美。何华建盏,何华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