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建盏的三生三世

2021-12-27 11:53

“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对于心爱的人和事,仅有一生的羁绊,显然不够,要“缘定三生”才能多少表达信念的坚定、情感的炽热。

观建盏与茶人的关系,曾经如胶似漆,而后情到浓时情转薄,时隔多年,恍惚柳暗花明又一村,肖似三生之缘,遂以此为题,聊抒胸臆。

**世:两宋的辉煌

两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的一个关键时期。彼时陶瓷业、茶业都有里程碑式成就。

在宋朝君主、高官的带领下,宋代人酷爱点茶、斗茶,高朋满座之时,除以诗文唱和之外,常以斗茶为乐,斗茶首选茶器,就是建盏。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同僚章岷(浦城人)斗茶时有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宋属建州,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与建阳、武夷山、浙江龙泉毗邻。在浦城北郊仙阳镇发掘的猫耳弄山商代窑群,含迄今为止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窑。

建州北苑,是宋代贡茶产地,为了给天子进贡**的茶品,必先比试茶的质量。在实用之余,斗茶亦发展成茶客之间的娱乐项目,风靡于贵族和平民之间。

紫玉瓯指建盏,斗茶除茶的品质外,还讲究水质、器皿的优劣。如无建盏,斗茶恐怕先落下乘。

建盏成为宋代最受推崇的茶器,离不开它的艺术性、功能性、稀缺性。

艺术上,它将黑釉瓷的装饰艺术发挥到**,以自然的高铁胎釉,烧成变幻莫测的结晶斑纹,功能上,它保温效果好,造型稳重简洁,且精品万中无一。

蔡襄对建盏的评价是“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建盏的成功,其他窑口的产品是无法复制的!

而惊才绝艳的艺术家兼不称职皇帝宋徽宗同志在所作《大观茶论》中则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好的茶盏,就应该是建窑兔毫盏的样子。

他还在《宫词》中赞道:“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意为以兔毫盏饮建溪茶饼,能令美人陶醉。

《宣和(徽宗年号)遗事》记载

“夏四月,燕蔡京内苑,辅臣、亲王皆与。……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之。”

亦可以证明当时建盏已经作为御用茶具。

皇帝之外,还有许多建盏的粉丝。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中赞: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陆游被贬至武夷时,时常接触建盏,他也对建盏十分欣赏,于诗《闲中》赞其:

“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盏虽小,却足以汇聚茶香。


建盏不仅是御用茶器,也是国民茶器。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贵族名士到贩夫走卒,都将建盏作为茶具的首选。

建盏的**世,是天之骄子的一世。但这样的辉煌,为何在如今的中国,似乎看不到太多影子?

有道是物极必反,盛必虑衰,赵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文化的高峰(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是最高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但赵宋也是建国之始,就对前朝(唐)的领土继承不完整,埋下种种隐患的一朝。

北宋亡于靖康,南宋亡于崖山,家国之恨,尚且意难平,何况一个茶碗?

呜呼哀哉!曾经风靡全宋的**茶器,在南宋灭亡后不到2个世纪,就从“天下谁人不识君”沦为残片碎瓦。反而是日本人将其奉为至宝。

建盏的**世,猜得到这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留下许多遗憾。

第二世:现代的重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埋在地里多少年。

1935年,美国人詹姆士·普拉玛受到日本的影响,寻找到令他们惊艳好奇的黑釉茶碗的故乡——水吉镇。

普拉玛氏将相关成果发表后,在欧洲、美国都引起轰动。可惜当时民国政府自顾不暇,并未对建窑采取相关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窑得到专业考古队的发掘研究,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也得以大部分恢复继承。

社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民众的精力终于可以从解决温饱转向精神追求。

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看多了人尽皆知的青瓷、白瓷、彩绘瓷,多少会审美疲劳,在阅尽千帆之余,很容易被风格独特的黑釉瓷明珠——建盏吸引,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据笔者了解,目前建窑故乡水吉镇和周边城镇已经有上千家从事建盏烧制的手艺人,产业越来越兴盛,说明市场越来越大。

建盏发掘、仿制的成功,无一不敲打着我的内心。

国家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建盏兴!

如果在一个人们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根本无暇顾及建盏这一烧制起来麻烦,使用起来也不一般的茶碗。必须得多数人都吃饱喝足,有闲暇了,才能让建盏重新繁荣。

建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复兴,建盏方能复兴!建盏的第二世,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久别重逢。能亲眼见证建盏的回归,是我的荣幸。

第三世:未来的复兴

建盏在宋代的成就可谓高山仰止,完全继承它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轻巧事。

现代工艺师一步一步溯本求源,希望能恢复它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兔毫、油滴,目前商品化的现代仿烧盏有蛮多可圈可点的产品,但是还有很多难题并未攻克。

除了“陶瓷史上**不解之谜”曜变,杂色釉中的茶叶末,也没怎么见到仿得够好的。可是这条路再漫长、再艰难,都要有人去走,要坚持,才会有希望!